威士忌精湛工藝

浸泡
揀選優質大麥浸泡水中2-3天,使其發芽。需充分讓大麥接觸氧氣,氧氣不足會對發芽的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主要的目的是要讓澱粉轉化成葡萄糖,才能讓酵母菌吸收以進行後續的發酵過程。大多酒廠都會分兩次浸泡,浸泡一次後會先將水瀝乾,再注入水做第二次浸泡。而水溫與時間的控制,則依氣溫與每間酒廠的習慣都會有細微的差異。

發芽
將浸泡好的麥芽曝露在空氣中,使其自然發芽,這個步驟注重的是時間的掌控。過短發芽數量不足將影響後續的產酒率,如過頭長出綠色新芽,就會產生毒素導致整批報廢。以往蘇格蘭老酒廠都將大麥鋪在地板上,每隔一段時間請工人持著特別設計的耙子翻動,需時一周。

烘乾
待大麥發芽到理想進度時,必須開始烘乾以截斷後續的發芽過程。過往蘇格蘭酒廠會以泥煤混合其他燃料來進行,因此老蘇格蘭威士忌幾乎或多或少都帶有厚重的泥煤與煙燻風味。近代有多種其他烘乾方式,若要賦予威士忌理想的泥煤味道,分量必須算的相當精準。

磨碎
烘乾後的麥芽要先磨碎才能進行糖化,控制磨碎的顆粒粗細也是一門學問。太粗發酵的效率不好,太細在濾麥汁時會讓麥粉通過濾網到達管線,衍生許多問題。因此要磨到多細需視糖化槽的形制而定。

糖化
將磨碎的麥芽放入攪拌器中,添加熱水攪拌均勻後,注入糖化槽中。經過一段時間後,濾出第一道麥汁,再注入第二次熱水,再經過一段時間後,濾出第二道麥汁,這兩道麥汁就是即將要送入發酵槽的重點主角。接下來再注入第三次熱水,過一段時間後濾出第三道麥汁,作為下一輪糖化作業的首次用水。剩下的麥粕為極有營養價值的產物,多數酒廠會販售給飼料業者或農家。平均糖化一批麥芽所需的時間約為八小時,視四季溫濕度不同會有差異。

發酵
將糖化後濾出的麥汁注入發酵槽,投入酵母進行發酵。酵母菌會將糖份轉化為酒精。過往蘇格蘭大多酒廠使用木製發酵槽,但由於維修與清理困難,近年大多酒廠已改成不鏽鋼發酵槽,但仍有部分酒廠堅持傳統,他們認為木製發酵槽能夠賦與威士忌更多的風味。例如泰斯卡酒廠。平均發酵時間約為50小時左右,但像是推出蘇格登單一麥芽威士忌的格蘭奧德酒廠,堅持長時間發酵技術,發酵時間長達75~80小時,為一般酒廠的一倍,希望藉此帶給威士忌更多的果香與柔和的口感。

蒸餾
蒸餾可說是威士忌製程中,各家酒廠差異最大,也最為複雜的一個環節。基本上9成的酒廠都採用二次蒸餾,將發酵完畢的酒汁注入初餾器中,經第一次蒸餾後,再將這些酒汁注入再餾器中蒸餾,取酒心作為後續熟成之用,酒頭與酒尾會被收集起來與下一次的酒汁混合再重複蒸餾,每間酒廠所取酒心的%數都不一樣,依據成本與風味考量有極大的差異,二次蒸餾後的酒精濃度約在70-85%ABV之間。
蘇格蘭使用的壺式銅製蒸餾器〈Pot Still〉是透過與銅的作用,去除酒汁中不必要的雜質,以取得純淨的高酒精濃度新酒。蒸餾器本身的形制就是影響風味很大的關鍵,包括大小、形狀、林恩臂設計的高度與角度、加熱的方式、冷凝器的配置等等,都會讓新酒的風味有所差異。
蘇格登威士忌則使用銅製蒸餾器,花費長時間蒸餾,幫助更多雜質被銅所吸附,創造出蘇格登獨有的醇順口感。

熟成
經過二次蒸餾的新酒,會再加入水稀釋注入橡木桶熟成,大多酒廠會稀釋到63.5%ABV,也有部分會使用較高的68%ABV。大多使用波本桶、其次是雪莉桶。除了橡木桶的品質外,熟成過程中影響最大的是酒窖的溫溼度,以蘇格蘭而言,氣候條件會使酒精散發的比水分快,因此放越久酒精濃度會越低。而平均每年的蒸散量,蘇格蘭所稱的天使的分享約為2%左右。
蘇格登威士忌主要採用波本桶及雪莉桶,波本桶經過燃燒及炭化,能引出威士忌中香草、焦糖的風味;曾經裝過西班牙雪莉酒的老舊歐洲橡木桶則能引出香甜的熟果蜜餞香氣,圓潤而較溫順的口感。

調和與裝瓶
大多威士忌是用數種來自不同橡木桶的原酒調和後再裝瓶,也有直接裝瓶如單一桶威士忌,值得注意的是,在自家裝瓶的酒廠已經是少數,大多酒廠都是委託裝瓶廠負責。
蘇格登首席調酒師Maureen Robinson,是蘇格蘭調製威士忌最先進的人才之一,擁有近四十年的調酒師資歷。她將兩種橡木桶巧妙混合,創造出和諧的效果。透過對味蕾一層又一層的豐富刺激,創造出讓人一喝就愛上的完美口感。